Kitty Hunter
上星期在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遇到好戲量的街頭宣傳。我接過他們的宣傳單張,介紹重演的「吉蒂與死人頭」。這齣講述一對男女曖昧地徘徊友誼與愛情之間的話劇,不禁觸動我懷緬過去的神經,於是今天我便入場欣賞。
因為這一齣算是實驗劇,所以應該理解其佈景,音樂,燈光等硬件不會很細緻。我只會從對白,情節和思想三個大方向分析該劇。
潘惠森先生曾說這齣話劇之所以吸引他是它的語言運用。這一點我是贊同的,因為楊秉基先生確實成功地把時下年青人的語言融入話劇對白和表達的思想,令年青的觀眾更不期然地代入劇中情境,自然地產生共鳴。
情節符合三一律也是該劇成功的一個因素。時間只是一晚之內,地點只發生在甜品店,演出只有吉蒂與死人頭之間的一條主線,這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劇情,留心人物的心理變化。然而,該劇未能夠把握三一律所給予的時間空間的制約,未有把更細緻的描述,更深層次的感觸放入劇情之內,反而浪費於描述兩人友好的玩樂之中,但是其玩樂只局限他倆之間的獨特回憶,觀眾未必能夠領略他倆的快樂之處。另一方面,主角的心理變化是該劇的最重要的環節。可惜他倆的心理變化看來不像一天之內能夠發生的事情,被放在三一律的框架下便有點突兀。
思想是該劇的另一個致命傷。從開頭到結尾,主角都高喊著「溝通」二字,似乎溝通是劇中衝突所在。我看不見簡單的高喊有什麼說服力,未有進一步的探討和帶出不同角度的觀點,使其二字變得無力和流於空泛。再著,作為過來人,我有理由指出溝通不是其衝突的主要原因,相信其它觀眾也不會同意這個作為該劇的重點。另一方面,該劇的開放式結局給予觀眾的思考空間實在太小,似乎未能夠把衝突成因,心理變化和結局發展三者串連緊扣,未能夠形成一個清晰的中心主題。
我覺得吉蒂與死人頭的結局應該如何?
因為這一齣算是實驗劇,所以應該理解其佈景,音樂,燈光等硬件不會很細緻。我只會從對白,情節和思想三個大方向分析該劇。
潘惠森先生曾說這齣話劇之所以吸引他是它的語言運用。這一點我是贊同的,因為楊秉基先生確實成功地把時下年青人的語言融入話劇對白和表達的思想,令年青的觀眾更不期然地代入劇中情境,自然地產生共鳴。
情節符合三一律也是該劇成功的一個因素。時間只是一晚之內,地點只發生在甜品店,演出只有吉蒂與死人頭之間的一條主線,這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劇情,留心人物的心理變化。然而,該劇未能夠把握三一律所給予的時間空間的制約,未有把更細緻的描述,更深層次的感觸放入劇情之內,反而浪費於描述兩人友好的玩樂之中,但是其玩樂只局限他倆之間的獨特回憶,觀眾未必能夠領略他倆的快樂之處。另一方面,主角的心理變化是該劇的最重要的環節。可惜他倆的心理變化看來不像一天之內能夠發生的事情,被放在三一律的框架下便有點突兀。
思想是該劇的另一個致命傷。從開頭到結尾,主角都高喊著「溝通」二字,似乎溝通是劇中衝突所在。我看不見簡單的高喊有什麼說服力,未有進一步的探討和帶出不同角度的觀點,使其二字變得無力和流於空泛。再著,作為過來人,我有理由指出溝通不是其衝突的主要原因,相信其它觀眾也不會同意這個作為該劇的重點。另一方面,該劇的開放式結局給予觀眾的思考空間實在太小,似乎未能夠把衝突成因,心理變化和結局發展三者串連緊扣,未能夠形成一個清晰的中心主題。
我覺得吉蒂與死人頭的結局應該如何?
Comments
字畫有何緣機呢?
Congratulation, Teki. You made it!
版主,楊先生說這幅字畫(you made it)是你畫的,如是真的,你這一手字都不錯呀!那麼這四句是你想出來的嗎?請問有什麼含意呢?